小年扮演著春節(jié)“前奏”的重要角色
小年民俗活動有掃塵、祭灶等
這些都是心中割舍不斷的年味印記
它是春節(jié)的序曲
從這天開始
我們的忙碌與欣喜
被正式切換進了“春節(jié)時間”
我國幅員遼闊,各地風(fēng)土人情迥異,小年也因此被賦予了多元面貌。我國一些地方流傳,小年“官三民四船五”,也就是說,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,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。
傳統(tǒng)上的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,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,為圖便利,順帶祭拜灶王爺,所謂上行下效,北方地區(qū)百姓隨之效仿,久而久之,臘月二十三就成了北方小年的標(biāo)志性日子。而南方大部分地區(qū),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(tǒng)。
傳說小年這天,灶神爺要向天帝匯報每家每戶這一年的言行善惡,所以老百姓在祭灶的時候,要用灶糖粘住他的嘴,使得灶神爺在向天帝匯報情況的時候嘴巴甜甜的,多說好話,少報人間的過錯。所以就留下了吃灶糖的習(xí)俗。
“灶王爺灶王爺,好話多說,壞話莫提”。在祭灶當(dāng)天,家家戶戶都會在廚房的灶臺上貼上灶王的神像。這飽含甜蜜的儀式,滿溢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他們向天地傾訴人間真情,祈愿福澤降臨。人們把希望寄托于灶王,護新年順?biāo)臁?/p>
按照傳統(tǒng)習(xí)俗,年前有掃塵的風(fēng)俗。記憶中的小年全家老小都要參與掃塵,父親手持掃帚,清掃著屋頂?shù)闹刖W(wǎng),母親則擦拭著門窗,孩子們也不甘示弱,拿著抹布認(rèn)真地擦拭著擺件。一家人齊心協(xié)力,家中很快便煥然一新。
“ 塵 ”與 “ 陳 ”諧音,有去陳迎新的寓意,意味著掃去家中晦氣、霉運等,將舊歲的種種不快統(tǒng)統(tǒng)掃地出門,在一個整潔干凈的環(huán)境中去開啟新年新篇章。
人間小年至,對家的思念愈發(fā)濃烈。團圓是春節(jié)永恒不變的內(nèi)核。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坐,共享豐盛的年夜飯。
廚房里熱氣騰騰,父母忙碌的身影,孩子則興奮地數(shù)著壓歲錢,歡聲笑語不斷。街頭,火紅燈籠高高掛起,震天鑼鼓秧歌歡騰,共同編織出年的絢麗畫卷。每至小年,空氣中彌漫的年味總會勾起往昔回憶,化為心底最暖的慰藉。
小年同樣是闔家團圓的日子,無論您身在何方,讓我們點燃心中的那盞明燈,迎接嶄新的2025年,共同邁向新的一年,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最后祝大家小年夜闔家團圓、幸福安康!
夕陽紅口腔,專注老年齒科20年
021-62498957、62490819